8月6下午,北京大望路SKP RENDEZ-VOUS书店座无虚席,前来听讲读者络绎不绝. 在这个角落里,94岁金国藩院士与他学生一起分享了自己90多年传奇经历,以及与光学研究不解之缘. 这次分享会是为了庆祝《追光者 金国藩九十自述》一书出版. 金国藩身穿蓝白格子衬衫,科研管理系统精神矍铄,思维敏捷. 他不仅是工程院院士,还是计算全息技术和二院光学开拓者。金国藩光学传奇始于上世纪50年代,从机械制图到光学工程,他求知欲和好奇心始终如一。
金国藩自幼对机械、电器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经常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小发明,比如自制矿石收音机和收发报系统。在195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机械系后留校任教. 之后,他来到了清华大学机械系,并开始了他光学研究之旅. 金国藩回忆道,在最初几年里,他被分配去教授基课程,比如画法几何和工程制图. 然而,由于教师紧缺,他不得不开始教授金属切削,尽管他自己对此并不了解. 为了胜任这个任务,他甚至去哈工大学学习了金属切削技术. 在教授金属切削几年中,他自己设计和制作了许多实验设备,甚至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三向切削力仪.
金国藩对于光学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他经历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和陀螺导航仪等多个领域研究,最终将光学工程作为自己终身事业. 他曾主持研制出我国第一台三座标光栅测量机,并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 如今,金国藩已经94岁高龄,但他求知欲和好奇心依然旺盛。他继续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带领年轻教师和学生们一起探索科学研究最前沿。金国藩学生、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曹良才表示,金国藩仍然带着一个博士研究生,并给他们布置各种研究任务.
金国藩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清华园度过. 从上世纪50年代起,他在清华大学机械系从事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和陀螺导航仪等多个领域研究。然而,他最终选择了光学工程,并投身于光学处理研究. 金国藩是光学处理奠基人之一,他贡献不可忽视.
金国藩光学传奇将继续发展下去. 尽管已经过了94岁高龄,他仍然保持着对前沿科技浓厚兴趣,不断学习和探索。作为一名真正追光者,科研管理系统金国藩故事将激励更多年轻科学家,为光学研究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文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