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莫索湾沙漠研究站(以下简称莫索湾站),科研人员正在监测梭梭根系层不同深度水盐变化. 这一研究旨在探索沙漠环境下植物生态适应机制,并为沙漠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莫索湾站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是成立最早野外观测站之一,也是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第一个沙漠研究站。60多年来,莫索湾站科研人员坚守在这里,致力于科学治沙和荒漠化防治方面不懈探索.
莫索湾站建站于1960年,最初以研究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自然演变趋势和沙漠化防治为主要方向. 然而,自1979年以来,站点重点研究方向逐渐转向对沙漠环境地面过程观测和生物防沙措施研究.
莫索湾站区由生活区、集水造林区和荒漠保育区组成,其中后两个区域位于北部. 这个地区地处沙漠与绿洲过渡带,一边是绿洲,一边是荒漠. 莫索湾站身就是绿洲防护屏障一部分,可以有效地阻挡来自西北方向风沙。
站区周围防护林由科研人员常,内部部分道路也经过了硬化改造,大大方便了交通。莫索湾站所在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是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屏障重要区段,该区域生态较为脆弱。
在莫索湾站荒漠保育区,科研管理系统满眼都是沙丘,其中固定、半固定沙丘散布其中,高度从10米到20米不等. 在这片荒漠中,梭梭是重要固沙植物. 虽然梭梭看上去很稀疏,但是在现有降水和土壤水分条件下,它们能够维持自身生长。
李生宇解释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年降水量在70到150毫米之间,而梭梭这类植物能够通过这些天然降水来维持生长. 相比之下,种植乔木所需水量要大得多,仅天然降水远远不够.
在这片荒漠中,梭梭存在是自然选择。它们通过在不同深度根系层中吸收水分和盐分,适应了沙漠环境极端条件. 科研人员通过监测梭梭根系层水盐变化,希望揭示梭梭植物适应机制,为沙漠植被保护和沙漠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莫索湾站科研人员一直在为科学进步和沙漠治理探索而努力. 他们工作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